教學理念 |
這是一個能有效提升防災素養的課程。
本課程設計理念有三:「預防勝於治療、防災教育創造地球永續發展、零災害,預約安全人生」,以相關平台資訊為媒材,除教師講述基本知識外,學生透過自主學習蒐集資料後,於課堂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統整,再以報告、分享深化對臺灣高災害潛勢、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的學習,並能進一步熟悉防災平台操作與實作。
本單元特別強調實際操作與實作,所以最大特色,是引導學生運用科技設備與方法,借助國內相關平台,除習得基本知識,且能實際操作以取得住區之「里防災地圖」、「即時災情資訊」、「淹水潛勢圖」等攸關生命財產安全之重要資訊,進而能繪製簡易「社區安全地圖」,讓防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並推廣應用於家庭、社區,具體實踐世界公民責任。
|
教學目的 |
1.經由瞭解臺灣地區的高災害潛勢,覺察災害對地球環境的瞬間破壞力。
2.運用相關平台網站資料,瞭解災害問題現況、歸納可能成因與趨勢,進而提升對災害的敏感度。
3.透過實際操作平台資訊,建立、內化正向積極的防災教育價值觀。
4.能繪製簡易社區安全地圖,培養社區關懷與參與感。
|
教學內容 |
1.課前,學生依作業說明蒐集相關資料。
2.講述基本知識:教師講述臺灣位處高災害潛勢地區,並簡述各類災害。
3.學生小組討論與報告,依課前作業說明,以近年臺灣相關災害情形為例,分組上台報告。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臺灣近年之氣候現象與可能趨勢。
5.教師說明全球重要之氣候變遷現象與趨勢。
6.教師簡述IPCC重要報告。
7.教師歸納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及地球環境的瞬間破壞力。
8.實際操作平台資訊:教師示範後,學生輸入個人資料,取得相關資訊。
9.檢視校園安全地圖與防災動線。
10.分組繪製簡易社區安全地圖及報告(標出社區災害潛勢、重要建築物、交通據點、收容中心、公園、學校、醫院、派出所、疏散動線等等)。
11.彙整學習心得:製作學習心智圖
12.教師總結本課程重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