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快速爆炸的世紀,又伴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各大媒體確實利用
不同管道將環境與永續的概念帶給大眾;因此,類似「不砍樹救地球」、「護樹、
愛樹、不砍樹」這樣的標語深植人心。不過砍樹真的罪該萬死嗎?透過本教案,
學童將討論砍樹與不砍樹的議題,透過分析與思辨,重新審視砍樹與木材利用的
關係;進一步理解使用森林資源的正當性。 |
教學目的 |
1. 學生能說出樹木的成長階段歷程與其固碳效果的關係
1-1 學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與化學式
1-2 學生能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與化學式
1-3 學生能畫出樹木生長階段的曲線
2. 學生能獨立表達自己對「砍樹」議題的正負面看法
2-1 學生能搜集環境議題中不同論點的相關資料
2-2 學生能表達自己對砍樹議題的看法
2-3 學生能主動關心、理解環境相關之議題
3. 學生能區變林業伐木與濫墾的不同
3-1 學生能理解人工經濟林的意義
3-2 學生能理解台灣現在林業近況
4. 學生能說出FSC 認證所代表的意義
4-1學生能說出FSC 認證所代表的意義 |
教學內容 |
第一節
1.腦力激盪:樹木的價值
2.森林的四種分類
3.台灣的木材來源
4.「砍樹」的再思考
第二節
1. 各國的林業使用狀況
2. 木材使用的釐清
3. 樹木成長曲線與固碳作用4.綜合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