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我們居住的台灣是一個海島,海濱生態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功能,本教學先從影片中引發孩子對海洋世界的認識,接著從親近海洋的活動中認識高美溼地的自然生態,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省思,希望能培養學童認識海洋、注重生態保育的觀念態度。 |
教學目的 |
1.能了解人、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各種汙染的種類、來源。 2.了解身為大自然的一分,要關心環境問題並懂得愛護地球。 3.做好環保護的工作。 4.能於日常生活中,做到維護環境的行為。 5.能主動關心環汙染的問題。 |
教學內容 |
【活動一】母親之河—淡水河生病了嗎? 1.配合課本動動腦:發表與討論。 (1) 認識淡水河流經的鄉鎮市? (2) 講述淡水河被污染的情形? (3) 探討淡水河被污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4) 想一想,我們要如何讓它成為一條乾淨之河呢? 2.教師提供相關新聞剪報及實地自拍短片或照片,引導學童思考「淡水河的垃圾污染」應如何分類處理? 3.統整課文重點:了解人、生物與環境三者息息相關,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主動關心我們的生活環境,並表現出愛護環境的行為。 【活動二】淡水河岸淨灘活動 1. 引起動機:拍攝臨近學校之淡水河段的污染物,帶領學生及熱心家長一同參與淨灘活動。 2. 引導學童思考「維護淡水河純淨」的用意? 3. 辦理實地淨灘活動—帶領學生和熱心家長一同參與淡水河岸的淨灘活動。 4. 統整重點:能了解淨灘的意義並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以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