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本教材的編撰目的在於瞭解人們對與狗的認知態度不同,面對人與狗之間的 衝突及如何解決,促進人與狗之間的共存和諧,縮短社會上對於狗兩極的看法的差異。狗在人的歷史中,出現的很早,此乃因狗的群性、社會性跟人類很相近,也不乏和諧的互動案例。工業革命、都市化以來,狗仍為人們飼養寵物的大宗,由於對動物福利的逐漸重視,更視其為同伴動物。然而整體社會要形成共識需要長時間對話,若沒有面對差異及良好溝通,容易出現兩極的現象;有人很愛狗,但是有人對狗沒有好感、甚至不喜歡狗的靠近,間接造成因為狗引起的社會問題。狗若沒有適當的訓練或管理,也可能對人產生負面影響,例如,攻擊人、製造環境髒亂、發出噪音,以及傳染疾病。人們對於狗的認知及如何互動需要不斷的學習,這樣自然可以減少狗的爭議性議題的發生頻度。 |
教學目的 |
1. 覺察人對狗的認知、態度的差異 2. 瞭解人與狗之間的衝突及能避免或減少衝突的方式 3. 瞭解狗有感知、需要及其福利,瞭解其習性,建立人與狗和諧共存 4. 瞭解動物保護法對人與狗和諧的規範 5. 流浪狗議題及兩難困境 |
教學內容 |
本教材內容設計涵蓋四個構面,分別是1.人們對狗的認知及態度具有差異 性2.人和狗的衝突情境及解決方式(被狗追逐、狗糞髒亂、吠叫等)3.建立人 與狗共存和諧(動物福利、飼主責任、認識動物行為等)4.進階認知—動物保護法、動物權vs 動物福利、動保學習資訊。此教材的對象為一般民眾(國中以上的學生亦適用),凸顯人與狗衝突的社會議題,進行互動討論,澄清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對狗的認識及正向態度,也促進彼此瞭解、尋找或發展出人與狗的友善和諧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