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優化環評審查流程與配套機制,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一) 為加速環評變更案件審議效率,自113年起,開發單位提送屬變更內容較為單純之變更內容對照表,以不召開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為原則,逕提環評大會審議,113年共計3案以逕提環評大會方式完成變更程序。
(二) 發布「台中市環評研析作業指引」,參照本市過往審查案例,並參考中央或其他縣市相似開發行為之各項污染物承諾值及環境保護對策,確保環評審查作業透明、公正且一致,幫助業者更有效率地完成環評申請,亦不因委員換屆重選,造成審查標準不一。
(三) 自112年參照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7-1條規定變更內容對照表應記載事項,訂定簡化型「高樓建築環境影響說明書變更內容對照表(變更原審查結論)」,以簡化未達環評規模之高樓建築列管案件完成變更審查結論,達簡政便民之效,至113年受理並完成變更程序計25案,約佔簡化前尚未辦理變更案件66%。
(四) 專人專區辦理審查及監督查核工作,提供開發單位專業法規諮詢,包含環評案件審查、變更事項應否辦理變更、變更書件型式確認及其他開發單位詢問事項處理。
(五) 定期更新「臺中市環境影響評估法令彙編」,強化環評承辦相關人員對於環評法令之瞭解,落實及掌握案件之期程。
貳、結合資源與科技工具,擴充環評查核與追蹤能力
(一) 113持續建置本市環評案承諾事項辦理情形線上申報表單,促使開發單位自行檢視其環評承諾事項辦理情形,亦使本局初步瞭解當年未辦理監督案件之現況,補足本市列管案件監督量能。
(二) 113年數位稽查比例已達到100%,以建立完整環評監督資料,利於後續監督前事調閱,優先確認過往監督紀錄及重大違規事項後續執行情形。
參、擴大環境教育推動層面,精進內容與成效並獲多項肯定
(一) 將「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議題納入包含環保志工、環教志工培訓、國家環境教育獎等各類環境教育培訓課程,使其具備新興環境議題相關知能。
(二) 113年環境講習課程,首次安排至本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學習,包含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后里園區污水處理場、臺中市文山資源回收環境教育園區及豐原資源回收場,由場域環教講師進行廠區導覽與講解專業知識,透過實務課程強化受講習對象環境倫理意識,共計辦理13場次。
(三) 輔導本市具環境教育發展潛力單位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113年度共計新增2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包含由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之「烏日啤酒廠環境教育園區」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營運之「黎新公園」。
(四) 113年公布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獲獎名單,臺中市代表共有3處榮獲佳績,分別為學校組「臺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榮獲優等獎、機關(構)組「台灣電力公司-大甲溪發電廠」與「台中市政府水利局-石岡壩水源特定區水資源回收中心」皆榮獲優等獎,其中臺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亦榮獲臺美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五) 環保志(義)工群英會全國賽拿下「環保金頭腦、資源分類王、資源灌籃高手及清掃接力賽」4項優勝。
肆、深化環境教育推廣,培養全民環境素養與行動力,實現SDGs目標
透過SDG 4 教育品質、SDG 11 永續城鄉、SDG 13 氣候行動、SDG 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等永續發展目標,傳達環保知識,引發民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與重視
(一) 與和平區原住民團體合作辦理「泰雅文化小勇士探索體驗營」,深入體驗當地原住民藝術文化、食農特色及自然環境生態,學會尊重不同族群的特有文化。
(二) 辦理環境教育繪本徵選,與台中故事協會合作,於本市圖書館及幼兒園辦理10場次環境教育繪本推廣活動,推廣今年脫穎而出之優良繪本,2050北風太陽大作戰、阿油大轉變、保衛山中精靈-石虎、熱到爆炸、伴隨愛麗絲的那個男人、小琪的煩惱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