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113年度環境影響評估與環境教育考核績效成果

苗栗縣以「在地串聯、多元參與、產業結合、永續發展」為推動主軸,將環境教育深入結合日常生活、社區發展及經濟永續,透過創新與跨界合作,全面提升縣民的環境素養與參與感。另環境影響評估方面亦落實相關審查程序及資訊公開,並定期辦理相關法規宣導說明會,督促相關單位應依法切實執行。

一、結合在地特色,推動低碳環境教育體驗

結合縣內豐富的農業、特色產業、觀光資源與藝術文化,辦理多場兼具地方魅力的環境教育活動。活動期間串聯轄內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保餐廳及環保旅宿,並積極推動以單車、油電公車及徒步走讀等低碳交通方式,全面落實綠色旅遊理念,具體降低活動期間的碳排放量。期望藉此引導民眾由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開始,逐步實踐「綠生活」,以實際行動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

二、延伸節日效益,打造永續環境主題月

打破「一日活動」的框架,將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串聯於4至6月,打造「永續環境主題月」。每週推出不同面向的主題活動,從「擴散認知」到「深度參與」雙軌並進,逐步深化民眾對「永續發展」與「淨零綠生活」的理解與投入,並將相關知識、技能與實踐融入日常生活。於113年度4至6月期間,特別舉辦「2024 Earth day 行尞苗栗」慢慢行、好好尞 系列活動,共計六梯次,包含「行尞小鎮鐵馬漫旅」、「慢行山海交會點」、「探探鹽之Way」、「淺山森林五感走讀」,以及「遇見里山賽夏」。活動以低碳交通為主軸,帶領參與者走訪苗栗縣特色小鎮,深度體驗在地文化、生態環境與產業轉型;透過精心設計的行程,引導民眾了解永續發展目標及其實踐方式,進一步將這些理念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達成從生活中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

三、跨國交流與跨域協作,提升國際能見度

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邀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際學生共同參與,並由在地環境教育工作者分享苗栗縣永續營造之優秀案例。透過多元文化的互動與經驗交流,拓展國際視野、激發創新思維,持續探索並發展跨國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本縣環境教育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四、數位媒體多元推廣,深耕線上影響力

透過網路社群平台,整合各類環境教育資訊與活動報導,擴大數位宣導效益。強化經營「苗栗i環教」粉絲專頁,全年觸及人次突破12萬,並結合數位行銷手法,透過圖文、影片及即時互動,將環保知識與縣民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提升環保意識。

五、創意推廣環境教育,閱讀與遊戲兼具

舉辦「苗栗縣環境教育繪本徵選活動」,甄選優秀作品後將得獎繪本製作成客語有聲書,不僅突破傳統繪本的呈現形式,更藉由多元媒介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擴大學習場域,將環境教育素養與客語推廣巧妙結合,讓民眾在學習環境知識的同時,也能「共下來學客、講客」。

此外,更結合縣內大型環境教育活動,將得獎繪本故事設計成手機實境解謎遊戲。透過LINE官方帳號的AI自動回應功能,引導孩子們進入環境,透過五感體驗完成各設定關卡任務。關卡依據生態特性設計環境教育議題,參與者可透過觸覺、視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進行解答,從觀察自然中學習,將繪本故事與實境互動結合,進一步提升環境教育的趣味性與多樣性,讓更多民眾體驗環境教育的豐富內涵。

六、分級輔導潛力場域,拓展環境教育網絡

針對具環境教育特色之潛力場所,依循本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輔導機制,提供全方位實質輔導,內容涵蓋現地評估、文件撰寫、檢核修正及教案優化建議,確保場所教育品質與環保理念的一致性。此外,不定期辦理教育訓練及觀摩交流活動,強化場域內環教人員專業知能,並促進場所間經驗分享,形塑互助合作的學習氛圍,擴展苗栗縣環境教育網絡,促進全縣環教設施場所協同發展。

七、深化綠色生活及淨零行動,擴大全民參與

強化推廣綠色採購及環保集點,積極輔導並協助企業參與環保標章旅館、綠色商店及環保餐廳之認證。113年度成果顯著,共輔導9家綠色商店業者完成申報,販售總金額突破6,245萬元;47家民間團體及企業參與綠色採購,採購金額總計逾11億元;1家民宿獲得銅級環保標章旅館認證;10家旅宿業者加入環保旅店行列;另有23家餐館成為環保餐廳。此外,舉辦多場綠色消費推廣與綠色旅遊活動,廣泛宣導綠色消費理念,促使綠色生活逐漸融入縣民日常。

八、落實環境影響評估相關審查程序及資訊公開

(一) 於辦理審查會議公開於環保局臉書直播平台,使會議資訊公開透明,並落實公民參與。

(二) 聘請專家學者共同監督查核本縣環評案,督促業者確實依審查結論辦理。

(三) 定期辦理環評法規說明會,邀集苗栗縣內開發單位及環評顧問公司應依環評法規及環評承諾切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