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鼓勵本縣單位申請設施場所及參與環境教育獎項,拓展學習藍圖
(一) 本縣每年積極發掘具潛力之環教場所,評估其各面向優劣勢,針對不足處邀請專業委員提出改善建議,透過紮實的輔導與積極陪伴方式,鼓勵場域精進與發展。迄今已認證15處設施場所,打造多元專業的環境教育學習場域。
(二) 113年度輔導「安永心食館」取得認證,成為縣內首座以「永續漁業」、「全魚利用」及「食魚教育」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設施。
(三) 於第九屆國家環境教育獎中榮獲2項特優與1項優等獎項,建立本縣環境教育的優良典範,擴大社會影響力。
貳、辦理多元環境教育課程,深耕環境素養
(一) 世界水資源日至雙連埤及深溝水源生態園區,認識水源的重要性及人與水相互共存之關係;地球日與綠色博覽會結合,邀請小青蛙劇團改編本縣環境教育繪本得獎作品《誰是全球暖化的兇手》為兒童劇演出,傳達減塑及淨零綠生活的理念,並鼓勵觀眾在生活中實踐環保;世界環境日至仁山植物園及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瞭解森林對水資源保存與顧碳的重要性。
(二) 辦理「淨零綠生活向下扎根-豬媽媽說故事推廣活動」,與本縣多所小學合作,運用得獎繪本《遠在天邊的美食之旅》與《太平山神木的預知夢》,讓學童認識淨零排放與環境保護觀念,共計吸引1,732人次參與,在歡笑中學習綠色生活。
參、結合2050淨零目標,將環保意識融入日常
(一) 建置「宜蘭縣綠生活電子地圖」,整合縣內環保餐廳、環保標章旅館及環境教育設施介紹,並結合「環保旅人好宿Pay」及「環保餐廳饗食尚」抽獎活動,協助民眾與遊客即時查詢綠色場域,推廣永續旅遊概念。
(二) 同時推廣本縣地熱再生能源,帶領民眾參訪清水地熱發電廠,了解地熱發電原理與再生能源多元型態。
肆、環評審查公開透明,促進資訊共享
環評審查會議資訊於會議召開前7日公開於環境部及宜蘭縣環保局網站,並同步透過FB與YouTube平台直播,提高審查透明度與促進公民參與。
伍、結合環教場所辦理環評法令宣導,提升環境識能
積極辦理環評法令宣導,輔導開發單位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相關環評法規之執行;並將宣導情形公開於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臉書,增加民眾對環評之認識。並結合環教場所,可增進與會者環境教育識能,透過導覽及DIY活動,寓教於樂。
陸、落實性別平等政策於環評審查委員會
依「宜蘭縣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規定,環評委員任一性別比例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性別比例符合相關性別平等要求,保障女性權益及配合國際性別平等趨勢,促進決策參與性別平等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