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113年度環境影響評估與環境教育考核績效成果

     

雲林縣多年來努力不懈推動環境教育,先將「雲林縣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作為核心,落實法制、建立組織跨局處合作、結合縣內各種人文、生態、場域、產業、景觀資源,建構出適合環境教育學習的場域,再透過環境教育八大面向多元推動,以「輔導、陪伴」為宗旨,跟所有的環教夥伴們一同努力,持續創造「共好、共榮」的美好願景,我們推動的方式包含:

一、建構場域、課程培力

自環境教育法100年實施以來,不斷地透過潛力場域、校園、社區的環境調查及培力,經由「調查」場域現況、「培力」課程方案、「輔導」認證申請、再加上不離不棄的「陪伴」,造就了雲林縣目前總計通過11處環境教育認證設施場所、21所臺美生態學校認證(1所綠旗、10所銀牌、10所銅牌) 、113年雲林縣通過臺美生態學校認證共計3家,分別是雲林縣褒忠鄉潮厝華德福實驗小學榮獲「永久綠旗」,為全臺第3所學校榮獲、雲林縣四湖鄉鹿場國小榮獲「銀牌」、雲林縣莿桐鄉莿桐國小榮獲「銅牌」、榮獲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2座優等獎(社區組及個人組)等各項殊榮,打下穩固基礎,化身為提供各界前往學習的環境教育基地。

二、多元推動、寓教於樂

環境教育實施方式繁多,包含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影片觀賞、實作及各種活動等,透過跨局處建立多元推動、寓教於樂的共識,結合創意及各自局處內資源舉辦了各種環教學習活動,以環保局為例,自103年來,每年都舉辦叫好又叫座的「環境教育輕旅行」,以「特色社區」、「環教場域」、「綠生活推廣」、「自然生態體驗」為元素,打造出雲林縣山、海線超過10條以上的環教旅遊路線,累積造訪超過50個以上不同的學習地點,帶領民眾從玩樂中體驗學習,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傳播環境教育的知識。

三、環教夥伴、共同成長

雲林縣推動環境教育的好夥伴,包含機關(構)、學校、社區、團體、企業、各環教設施場所以及志工,每年定期舉辦聯繫會議,交流學習一同成長;環保志工也從100年的未達千位逐步成長至114年已突破8千位,年平均成長率達到9%以上,針對志工的經營管理,獨創在地化(Local)、組織性(Organization)、自發性(Volunteer)、環境情感(Environment),簡稱「LOVE-對環境有愛、對服務有心」政策,因地制宜設計20多種必修、選修系列化課程,強化志工職能培訓、積極運用志工服務,協助環境教育的宣導及教學,透過各環教夥伴一起大手牽小手,共創雲林縣美好的永續未來。

四、環評審查制度落實電子化

藉由調查環評審查委員針對環評案件書面審查需求,過半數委員以採電子化方式審查書件;另亦請開發單位以電子表單方式填報(創立LINE群組) 開發單位執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及承諾事項申報表,以減少紙張使用。

五、環評監督鼓勵優良單位

實施環評監督當日同時進行「雲林縣環評監督評分表」之分數給予,評分重點為開發單位確實執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及承諾事項辦理情形,於當年底辦理本縣環境影響評估法規暨宣導說明會時公開頒贈禮品以茲獎勵。

六、積極配合環境部進行六輕環評審查及監督

六輕工業區為全國最大石化工業區,其環評列管案件繁多,雖其環評監督審查權責非屬本縣,本縣亦積極配合環境部辦理六輕環評案審查監督及相關環保許可管制,以預防及減輕六輕工業區開發行為對本縣環境造成之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