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瀏覽:7529188人 今天瀏覽:392人
選擇知識分類

環境主題隨堂測驗-學習目標&主題說明

           學習目標

           一、建立水污染的知識與概念

           二、瞭解水污染的污染源

           三、建立減少水污染造成生活及環境影響的覺知

           四、知道如何預防水污染的產生

           五、藉由認識國際活動,學習關心自家生活環境

 

 

一、什麼是水污染

      依據我國《水污染防制法》,水污染是指「水因物質,生物或能量的介入,而變更品質,導致影響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的生活環境。」

 

二、什麼情況會造成水污染

      水污染的來源,主要為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市鎮與家庭污水、畜牧廢水等。污染來源可以分為點污染源及非點污染源兩大類。點污染源是指污染物有一固定的排放來源,例如:工廠排放廢水、遊憩園區產生的人為污水;而非點污染源則指其污染非來自固定之場所,主因可能是降雨時,污染物隨著雨水逕流而造成污染,例如:降雨將大氣中的污染物淋洗至水體中或地面的污染被雨水沖刷,流至水體。

 

三、水污染與生活的關係

      水為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人體中有70 %都是水,且水還有能幫助人類加速新陳代謝、調節體溫、促進腸胃蠕動等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對人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若水受到污染,那對我們賴以維生的環境及身體健康的影響將非常大。國內外過去亦曾發生過數件重大的水污染事件,都造成了龐大社會成本的消耗,例如:臺灣於1986年發生的「綠牡蠣事件」,就是因為臺南縣的工廠排放含重金屬(銅)的廢水,污染了出海口附近牡蠣養殖場,造成養殖出來的牡蠣,呈現綠色;日本於1956年爆發的水俁病,則是因為工廠將含汞的廢水排入海中,污染了水中生物,民眾捕食這些受污染的生物之後,出現了視力受影響、痙攣、口齒不清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失明及死亡。

 

四、政府對水污染的管理政策

      臺灣於民國63年通過《水污染防治法》,各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皆依照此法,進行水污染防治,以確保水資源之清潔與維護生態體系的健康。[1]此外,自民國91年開始,環保署亦整合辦理河川、水庫、地下水及海域定期(月或季)監測。夏季並辦理至少10處海灘水質(每1~2星期執行1次)監測。所得監測數據,公布於「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2]

 

五、為水污染防治盡一份力

個人方面,若民眾想要參與水污染防治,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

(一) 觀察周遭工廠是否有偷排廢水,若發生,即時通報地方主管機關。

(二) 觀察附近河川,是否有顏色或是水中生物狀況異常之情況,若有此情況,即時通報地方主管機關。

(三) 生活中盡量使用具有環保標章或對環境友善之清潔產品。

(四) 勿任意丟棄廢棄物,或傾倒廢水於水體中。

(五) 節約用水,減少家庭廢水產生。

(六) 響應「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活動,檢測住家附近環境水質。

 

六、「世界水質監測競賽」

     「世界水質監測競賽」原名為「世界水質監測日」,係2003年由國際水協會、美國清水基金會及美國環保署等共同發起,訂每年10月18日為世界水質監測日。自2006年起由美國水環境聯盟主辦,改於每年9月18日至10月18日期間邀請全球民眾同步檢測水質,直至2012年主辦單位再度延伸活動期間為3月22日至12月31日,並將活動名稱調整為「世界水質監測競賽」,希望喚醒民眾參與監督、保護水資源。我國環保署自第1屆起,已連續10年邀請民眾參加本項活動,號召民眾與全球同步監測住家附近環境水質,2003年~2012年累計超過10萬人次參加。[3]

 

 

參考資料:

1.行政院環保署,水污染防治法(96.12.12.修正)

2.行政院環保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3.行政院環保署,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活動